「图文教程」水准仪测量参数设置方法详解,看完就懂了!
浏览量:0发布时间:2022-12-23 09:58:32
  很多测量人平时都会进行沉降观测,大多时候满足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就可以了,下面小编就针对二等水准测量参数设置进行一次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!
 
  1、测量前首先校验仪器和水准尺零点误差,测量时仪器水准气泡对中整平,然后在主菜单中选择【工具】-【区域设置】-【单位设置】,距离单位米,高程位数为5位,距离位数为3位,温度℃。如图所示:
 
 
  2、在主菜单中选择【工具】-【区域设置】-【模式设置】,模式有五种:单次、平均、平均S、中值、跟踪。选择平均。如图所示:
 
 
  3、设置作业:在主菜单界面选择【程序】-【线路测量】进入配置界面,点击设置作业。如图所示:
 
 
  新建一个作业,输入作业名称,作业员名称。
 
 
  4、按照二等水准标准设置限差,最小视距为3米(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要大于3米),最大视距为50米,前后视距差为1.5米(后视水准尺到仪器的距离与前视水准尺到仪器的距离之差不大于1.5米),累计视距差为6米(本次的前后视距差+往次所有的前后视距差之和不大于6米),最高视线2.8米(仪器望远镜十字丝横丝与水准尺水平视线不超过2.8米,2米的水准尺则输入1.8米),最低视线0.55米),B1-F1/B2-F2 0.00030m(第一次后视读数-前视读数与第二次后视读数-前视读数不大于0.3mm)。如图所示:
 
 
  5、开始:设置一条线路名称,方法为aBFFB(BFFB FBBF),点号设置起点的编号,高程输入0或起点高程。如图所示:
 
 
  6、开始测量:后视中B为后视点,F为前视点,BFFB为后前前后。意思是第一次测后视水准尺,第二次测前视水准尺,第三次测前视水准尺,第四次测后视水准尺,FBBF同上。站点号为测站编号,Stn1表示仪器的第一站,点号A1为起点点号,H为起点高程。开始测量对准后视水准尺按仪器右边的红色按键测量,测量错误是点击返回可以进行该点的测量,但无法返回到上一测回。如图所示:
 
 
  7、点击测量后,会出现以下界面,模式为平均,计数器为测量次数,因为开始选择的是2次平均,所以会连续测量两次。标尺为仪器望远镜十字丝中丝在水准尺上的水平位置读数,单标准差、平均标准差、传播控制在在10-15以内就继续下一步测量,如果超过重新点击测量按键,合格后点击记录进行下一步测量。如图所示:
 
 
  8、数据输出:测量完成后对所测数据导出进行平差计算,插入U盘,点击数据输出,选择当前作业进点击继续进入下一步。如图所示:
 
 
  9、新建或者选择一个文件夹作为路径点击继续然后数据就导入到U盘。这时外业作业就已经完成。如图所示:
 
 
  以上就是水准仪测量参数设置方法的全部内容了,你学会了吗?若你还有其他疑问,可以咨询客服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