泛在感知和智慧地球概念悄然出现,实现智能社会
浏览量:0发布时间:2023-02-18 13:59:24
随着科技的进步,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让人们生活有了全新注释。智慧交通、智慧导航、智慧购物等基于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的智能化、便捷化已经深入人心,相应地,“泛在感知”“智慧地球”概念正在悄然出现。具体怎么回事?测绘玩家分享如下:
“泛在”很早之前就是用于形容网络的无所不在,而“泛在感知”就是信息感知、获取的手段无所不在。感知手段分为外在感知和贴身感知两大类别。对个体而言,外在感知是被动的,不受个体控制,如卫星、无人机、监控摄像头等;而贴身感知是主动的,比如车联网的车载终端、智能手机、智能手表以及微型化的穿戴式感知手段。
“泛在感知”实际上应该分为几个层次,“泛在”“感知”“识别”,最后是“互联”。“泛在”是信息的范围,“感知”是信息的获取,“识别”是信息的甄别,“互联”是信息的互通。这些基础都完成了,才有可能实现智能社会。
“智慧地球”的一个基本要求,所有的“泛在感知”都是基于统一的时间基准、统一的空间基准。这样在不同的地点、不同时间段,利用不同手段感知到的信息才能进行时间序列的展示,才能进行空间位置的标识,才能进行精准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,才能精确描述我们实实在在生活的地球。
智慧中国建设首先应当完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,包括时空服务基础设施体系、感知基础设施体系(包括卫星、无人机、监控设备等),解决数据和信息的获取问题。获取了大量数据,当然就要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效率,尤其是智能化处理水平。如此,才有可能实现智慧中国。目前,北斗、天绘、高分、资源等测绘卫星都在为“智慧地球”提供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信息。
此外,我国是航天发射大国,这为“泛在感知”和“智慧地球”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撑。
资料参考来源: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
“泛在”很早之前就是用于形容网络的无所不在,而“泛在感知”就是信息感知、获取的手段无所不在。感知手段分为外在感知和贴身感知两大类别。对个体而言,外在感知是被动的,不受个体控制,如卫星、无人机、监控摄像头等;而贴身感知是主动的,比如车联网的车载终端、智能手机、智能手表以及微型化的穿戴式感知手段。
“泛在感知”实际上应该分为几个层次,“泛在”“感知”“识别”,最后是“互联”。“泛在”是信息的范围,“感知”是信息的获取,“识别”是信息的甄别,“互联”是信息的互通。这些基础都完成了,才有可能实现智能社会。
“智慧地球”的一个基本要求,所有的“泛在感知”都是基于统一的时间基准、统一的空间基准。这样在不同的地点、不同时间段,利用不同手段感知到的信息才能进行时间序列的展示,才能进行空间位置的标识,才能进行精准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,才能精确描述我们实实在在生活的地球。
智慧中国建设首先应当完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,包括时空服务基础设施体系、感知基础设施体系(包括卫星、无人机、监控设备等),解决数据和信息的获取问题。获取了大量数据,当然就要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效率,尤其是智能化处理水平。如此,才有可能实现智慧中国。目前,北斗、天绘、高分、资源等测绘卫星都在为“智慧地球”提供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信息。
此外,我国是航天发射大国,这为“泛在感知”和“智慧地球”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撑。
资料参考来源: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