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星应用改变生活:北斗卫星让高铁更快更稳!
浏览量:0发布时间:2023-02-08 13:40:02
  新年已过,准备外出的人们也已结束假期,乘上去往他乡的列车,或许坐上疾行的高铁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。早在我国高铁线路试运行时就发现,人们可以在以350公里时速运行的高铁车厢中闲庭信步,车窗边上竖硬币不倒,然而高速度并不影响行车过程中的平稳度。高铁有如此又快又好的卓越性能,离不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高铁建设中的法力加持。那么,距离地球几万公里的北斗系统,如何服务于铺设在地面的交通干线呢?下面测绘玩家小编详细介绍。

 
  为最大限度保证高铁线路的快速平稳,工作人员需要精准获取轨道的三维位置坐标、轨道间距等,实现轨向、高低、轨距、水平等各项几何参数的高精度测量。早期建设和维修铁路时,技术人员使用轨距尺手动测量轨道,作业效率非常低。后期使用专门的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轨道测量。测量人员需要轨道中线上临时架设一个三脚架,然后将高精度全站仪架在三脚架上,以光电扫描的方式测得选取样点的信息,进而再推算钢轨的坐标数据,每根轨枕都要重复一次,一个小时只能测量200米。随着高铁建设的飞速发展,轨道精测技术也在不断演进。
 

  惯性组合导航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,也叫惯导小车,是测量中最为常见的测量工具。惯导小车上主要包括陀螺仪、加速度计、惯性导航系统以及卫星定位系统等。测量时,工作人员需要在轨道上推动惯导小车,因为小车是在三维空间里进行运动的,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空间坐标轴,加上测量过程中收集到的3个方位的各项数据,通过计算机计算出轨道各部分的空间坐标,再进一步计算连续点位数值是否存在非正常偏差。

  在前期积累的技术和产品基础上,研发团队对铁路普遍采用的惯导小车开展了国产化改造升级,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国产北斗芯片。北斗的精密定位功能结合惯性导航强大角度和位置推算能力,可以实现连续移动测量,测量效率可以达到步行的每小时5公里左右甚至更快。北斗导航与惯性导航功能可以形成互补,提高系统的整体导航精准度、导航性能以及空间校准能力。

  与利用轨距尺进行测量或全站仪半自动测量等传统手段相比,有了北斗助力,测量作业效率提升了近20倍,大幅度降低了测量成本和外业复杂度。远在九霄之上的卫星系统,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,在交通导航、能源、农业、通信、气象、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、应急减灾等民生领域,诸多卫星应用“黑科技”,已经广泛进入千家万户。

  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,出于传递信息与学习之目的,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